2019上半年山東教師資格證初中語文面試試講真題:《出師表》
- 時間:
- 2019-06-13 14:27:49
- 作者:
- 婁老師
- 閱讀:
- 來源:
- 山東教師資格網




一、考題回顧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大屏幕出示圖片,圖中展示的事件是什么呢?三顧茅廬、草船借箭、六出祁山、三氣周瑜。
那么這些事件都與誰有關呢?諸葛亮。
諸葛亮不僅有杰出的軍事謀略,而且其文章更是文采斐然。今天讓我們來學習他的一篇文章《出師表》。(板書標題)
(二)初讀感知
1。初讀課文,解決文言生詞。(學生借助工具書,同桌交流。)
明確:
誠:實在。
引喻失義:說話不恰當。引喻,稱引、譬喻。失義,不合道理。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觸犯條科。
遺:給予。
卑鄙:社會地位低微,見識短淺。
2。再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本文的主要內容。
明確:本文按內容首先分析當時不容懈怠的政治形勢,闡述開張圣聽、內外同法、親信賢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希望后主勵精圖治,迅速改變龜縮于西南一隅的被動局面;后來,回顧自己的一生經歷,緬懷先帝“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表明此次北伐務求成功的雄心壯志。
(三)深入研讀
1。默讀課文,思考諸葛亮就國內政治問題向后主劉禪提出了哪幾條建議?
明確:三條,分別是開張圣聽、內外同法、親賢遠佞。
2。小組討論,諸葛亮是如何論證其重要性的?
明確:首先,諸葛亮運用了道理論證的方法,結合分析了當今天下三分、蜀國危急存亡的局勢,論證了開張圣聽的重要性;
其次,運用了道理論證的方法,論證了對于作奸犯科者和忠善者應賞罰分明;
最后運用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的方法,道出了郭攸之、費祎、董允、向寵等人是忠良之臣,對比先漢的興隆和后漢的傾頹論證了親賢遠佞的重要性。
3。通過以上的學習,你認為諸葛亮具有哪些優秀品質?
明確:知恩圖報、忠貞不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四)鞏固提高
假如你是諸葛亮,你還會向劉禪提出哪些治國建議?
明確:禁止王宗貴族和朝中大臣濫用征占用百姓的土地;給予戰士家屬以糧食和金錢的補貼,尤其是那些在戰爭中犧牲的戰士等。
(五)小結作業
小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束課堂。
作業:課后搜集諸葛亮北伐相關資料,思考諸葛亮此舉北伐是否正確,寫下你的觀點,下節課一起交流。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你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分別是什么?
【參考答案】
1。知識與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誠、引喻失義、作奸犯科、遺、卑鄙”等重點文言詞匯及全文大意。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和朗讀的方式,了解作者的治國觀點,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作者以身許國、忠貞不二的高尚品質,體會樸實語言中蘊含的真摯情感。
我本節課的重點:掌握“誠、引喻失義、陟罰臧否、遺、卑鄙”等重點文言詞匯及全文大意;了解作者的治國觀點。難點是感受作者以身許國、忠貞不二的高尚品質,體會樸實語言中蘊含的真摯情感。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謝謝考官!
2。你是如何分析本文的結構的?
【參考答案】
全文以議論為主而輔之以敘事,議論敘事中都帶有濃厚的抒情色彩。具體地說,第一部分是寓情于議,在談論形勢、任務、治國方針和歷史經驗之中,貫穿著一條明顯的抒情線索,就是希望后主劉禪能夠繼承先帝遺志,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因此一開始就提到“先帝創業”,接著依次表明先帝對賢臣的“殊遇”“簡拔”,賢臣的標準和論史時的“嘆息痛恨”,既表達了對先帝的崇拜、愛戴之情,又有激發劉禪效法先人的作用。第二部分是寓情于事,在敘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隨先帝創業經過和“受命以來”的同時,抒發了對先帝的感激之情,表達了效忠劉備父子的心愿。第三部分中,“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這句話辭情懇切,更足以催人淚下,是諸葛亮感恩圖報心情的集中表現。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謝謝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