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山東教師資格證高中語文面試試講真題:《沁園春?雪》
- 時間:
- 2019-06-21 11:01:58
- 作者:
- 婁老師
- 閱讀:
- 來源:
- 山東教師資格網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培根說:“讀詩使人靈秀,讀史使人明智”。詩的語言是所有文學體裁中最純粹的、最凝練的,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一位偉大的詩人,他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同學們,他就是——毛澤東(生齊說)。美國著名記者斯特朗說:“毛澤東首先是一位詩人,然后才是政治家。”當代著名詩人臧克家說:“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樂章。”毛澤東一生寫下了六十多首氣吞山河、震撼人心的光輝詩篇。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一篇經典佳作《沁園春?雪》(板書)。
(二)初讀感知
1.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屏幕出示生字詞,教師范讀、學生朗讀。)
2.再讀課文,把握節奏和朗讀的情感讀出音韻美。
這首詩是寫給誰的?什么時候寫的?毛主席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三)深入研讀
1.品壯美雪景
(1)同學們細細品讀上闋,能不能發現上闋哪個字是領字呢?(望)
(2)“望”到了哪些呢?結合詩句進行分析。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用夸張的手法,突出了當時景物白,雪下得大。
“冰封”是靜態描寫,“雪飄”則是動態描寫,一靜一動,短短三句似乎就把我們引入了一個銀裝素裹的壯美世界啊。
“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用夸張的手法,讓人十分形象地感受到雪下得大。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了雪白,山高,連綿起伏。
大自然在如此大雪之下卻顯得生機勃勃。這一切不正預示著中國的革命正在蓬勃發展,毛澤東有句名言:“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他筆下的群山高原正是他這種精神的寫照。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寫的是雪后晴天的美麗景色,用的是想象的手法,虛寫。
這幾句有著嫵媚之美。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表現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之情。)
(3)自己讀一讀,思考一下。“望”能不能換成看呀?
(望。不能,長城很長,用“看”根本不能顯示這是一片白茫茫的景色。用“望”字,祖國的大好河山盡收眼底,也增加了詩歌的節奏感。
2.品千古帝王
(1)下闋中作者都提到了哪些歷史人物啊?泱泱中華五千年,帝王不計其數。為什么單單提這五位帝王呢?
(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他們在歷史的發展中做了很大的貢獻。)
(2)秦始皇掃除六合,漢武帝平定匈奴,唐太宗南征北戰,宋太祖結束紛爭,成吉思汗更是縱橫馳騁,他們都是英雄呀!毛澤東是全部否定了他們的功績嗎?
(不是。分析“稍”“略”。毛澤東委婉地批評,說他們只重武,而缺少文學才華,缺乏文治。)3.品風流人物
毛澤東所指的風流人物是哪些人呢?有人說風流人物是毛澤東自指,還有人說,是廣大人民。你贊同誰的意見呢?
(毛澤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可見在毛澤東心里,人民才是真正的風流人物。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領導的人民大眾,他們就是真正的風流人物。)
(四)鞏固提高
在今天這個和平年代,什么樣的人稱得上風流人物呢?
(中國經歷了太多悲愴和喜悅,在抗擊暴風雪、抗震救災、舉辦奧運會、神七航天員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國人用堅韌、勇敢、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民族力量。無論是偉大,還是平凡,只要實現了人生價值,那他就是風流人物。)
(五)小結作業
小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束課堂。
作業:課下閱讀毛澤東的其他的作品,摘抄在記錄本上,與同學分享。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這首詞的寫景、議論與抒情是怎樣結合的?
【參考答案】
這首詞是一首雄壯的抒情詩。它的抒情是與寫景、議論有機結合、渾然一體的。上片寫景,大氣磅礴、氣象雄渾,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著熱愛祖國山河的豪情,“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三句,更是贊美之情溢于言表。下半片議論,即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國河山的壯麗,想到無數英雄為之傾倒,并對歷代英雄加以評說而寓情于議,蘊含詩人對祖國的深情,以及充滿自信的情懷。“俱往矣”由評論歷史人物落到贊揚當代風流人物,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高峰,點明主題,抒發了詩人的豪情壯志。全詞熔寫景、議論與抒情為一爐,水乳交融,使主題非常鮮明突出,從而收到強烈的感人的藝術效果。
2.你認為一堂好課的標準是什么?
【參考答案】
課堂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作為一門科學,就應該有一定的評價標準,而作為一門藝術,貴在創新,不應該有唯一的評價標準。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但作為一堂好課,還是有最基本的衡量標準的。
一堂好課,應是“學習課”,而不是單純的“教學課”。一堂好課應該是教學相長,師生都是學習者,同時互相幫助和交流。教師不應一味地教,學生也不能被動地“學”。
一堂好課,應該是“自主課”,而不是單純的“執行課”。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應該是個策劃者而不是單純的執行者,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工程師而不是一個“教育技術工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一堂好課,應該有“個性化”色彩,不應該是“標準件”。沒有個性就沒創造,沒有個性就不能滿足所以學生的需求,這樣課堂氣氛就不會熱烈,授課效果達不到,更談不上創造。
一堂好課,應該是知識網絡,而不是一個實點。不能單一地以教學目標的實現作為好課的標準,即不能單一注重知識點的傳授。教學活動應該是一個網絡,除知識、技能的學習外,還應對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培養,形成人的發展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