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山東教師資格證高中化學面試試講真題:《 原電池》
- 時間:
- 2019-06-24 13:59:36
- 作者:
- 婁老師
- 閱讀:
- 來源:
- 山東教師資格網





3.基本要求:
(1)試講過程中要設置互動環節;
(2)試講要講清原理和實驗。
(3)試講時要有適當的板書設計。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故事導入】阿那吉納號漏水,探究原因。
(二)探究新知
【小組實驗】把一塊鋅片和銅片同時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燒杯中,觀察實驗現象(注意兩塊金屬片不要相接觸,下同)。
【學生回答】銅片:無明顯變化;鋅片:表面產生氣泡。
【小組實驗】首先將兩根導線連接在一起,觀察銅片表面有無變化;然后在導線中間連接一個靈敏電流計,觀察電流計的指針是否發生偏轉?總結結論。
【學生回答】銅片:表面有氣泡產生;鋅片:溶解;電流計發生指針偏轉;結論:有電流產生。
【教師總結】這種將化學能轉為電能的裝置叫做原電池。
【提出問題】為什么會有電流產生?鋅片和銅片上分別發生了什么反應,如何表示?

該裝置發生了化學反應在外電路產生了電流,電子由Zn片流出,產生了電能。
【提出問題】觀察兩個半反應,形成原電池的條件是什么?
【學生回答】自發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活潑性不同的電極,電解質溶液,形成閉合回路。
【提出問題】根據原電池的工作條件,如何把一個自發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設計成一個原電池呢?結合氧化還原反應、銅鋅原電池的原理,思考正極材料、負極材料應該是選取具有氧化性還是還原性的物質。
【學生回答】
?、巽~鋅原電池中,負極材料是鋅片,發生失電子的氧化反應,說明原電池的負極材料應該是具有還原性的物質;
?、阢~鋅原電池中,正極材料是銅片,發生得電子的氧化反應,說明原電池的正極材料應該是具有氧化性的物質。
【教師講解】在原電池中,用還原性較強的物質作為負極,負極向外電路提供電子;用氧化性較強的物質作為正極,正極從外電路得到電子;在原電池的內部,兩極浸在電解質溶液中,并通過正負離子的定性移動形成內電路。放電時,負極上的電子通過導線流向正極,再通過溶液中離子形成的內電路形成環路。(教師合銅鋅原電池裝置圖進行講解。)
(三)鞏固提高
【提出問題】嘗試解釋導入故事中“阿那吉納號”漏水的原因。
【學生回答】船體的鐵與船上裝載的精銅礦砂在海水作為電解質溶液的情況下形成了原電池,船體的鐵作為負極被消耗,所以漏水了。
(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
作業:了解生活中常見的電池的工作原理,書寫相應反應。
【板書設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