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山東教師資格證高中歷史面試試講真題:《從珍妮機到蒸汽機》
- 時間:
- 2019-06-25 11:17:00
- 作者:
- 婁老師
- 閱讀:
- 來源:
- 山東教師資格網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展示飛梭的圖片,提問:這是什么?有何作用?學生結合初中所學能夠回答:飛梭,是用來織布的。
教師引導:飛梭是1733年英國人凱伊發明的,飛梭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織布速度,面紗頓時供不應求。于是,人們開始想方法提高面紗的產量,結果就促成了機器的發明。但我們為什么不說飛梭是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呢?進而引發學生思考,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的條件和因素
1.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提問: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的條件和因素是什么?
學生結合教材,用表格歸納概括回答:
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總結: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是前提。市場的擴大是動力,是必要性。資金、技術、勞動力因素是可能性條件。
2.教師出示教材中歷史縱橫的材料,并設置如下問題:圈地運動為什么會成為“羊吃人”的運動?圈地運動對英國發展有哪些影響?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圈地運動是將農民從土地中趕出去,被迫離開土地,去工場做工,成為沒有土地的無產者,因此成為“羊吃人”的運動。圈地運動促進了英國的近代化進程,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過渡:伴隨著英國的殖民掠奪,很多人將掠奪的財富投資于手工工場,手工工場日益興旺,但仍然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生產技術的革新。于是,珍妮機就應運而生了。
(二)工業革命的標志——珍妮機的問世
1.教師多媒體展示珍妮紡紗機的圖片,提問:為什么說珍妮機的出現是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
引導學生與飛梭進行對比分析,學生能夠得出:飛梭是工具不是機器,而珍妮機是機器。之后,教師進行總結:珍妮機的出現不僅引發了紡織領域的一系列發明和創造,還帶動了其它領域的發明和使用機器,機器生產帶動了手工勞動,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工業生產出現了革命性的變化,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了,因此我們說珍妮機的出現是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
2.教師多媒體展示史料,同桌之間相互討論:在英國各個工業部門中,機器的最早使用,不是在傳統工業中,而是在新興的棉紡織部門中,導致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總結:棉紡織業作為一個年輕的工業部門,受國家政策的支持,沒有舊傳統和行會的束縛,容易進行技術革新和開展競爭。同時,棉紡織品的價格比毛紡織品便宜,市場需求量大,為滿足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需要擴大生產規模以增加產量,所以對技術革新的要求比較迫切。
3.教師多媒體展示水力紡紗機、騾機、水力織布機的圖片,并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表格,掌握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紡織領域的主要發明成就及其代表人物。
過渡:雖然在紡織領域等部門產生了機器,但是這些機器仍然受到自然條件限制,動力成為制約機器生產進一步發展的嚴重問題。要發展工業,就必須有新的動力。為此,瓦特改良了蒸汽機,成為工業革命的關鍵。
(三)工業革命的關鍵——蒸汽機的改良和廣泛使用
教師多媒體播放瓦特改良蒸汽機的簡短視頻,提問:蒸汽機相較于之前的機器,有何進步之處?你從瓦特身上得到什么啟示?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蒸汽機的動力更加巨大,不受煤礦、水等自然條件的限制,推動了工業革命進入嶄新的階段。我們要學習瓦特對待科學認真嚴謹的態度,他的創造精神、超人的才能和不懈的鉆研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和物質財富。
環節三: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課內容,強化學習效果。
作業:關于工業革命的影響,課后搜集有關資料,下節課進行分享。
【板書設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