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山東教師資格證高中歷史面試試講真題:《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的宗法制度》
- 時間:
- 2019-06-25 11:28:19
- 作者:
- 婁老師
- 閱讀:
- 來源:
- 山東教師資格網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利用課件展示祭祖拜祖或者是學生耳熟能詳的宗室家譜等圖片導入,讓學生觀看后教師總結:以上這種現象被人們稱之為“宗法情節”,來源于我國古代西周的宗法制度,那么宗法制度為何影響如此之遠?它又有什么樣的特點?本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幾個問題。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概念及目的
教師提問:什么是宗法制?西周為什么要實行宗法制?要求學生閱讀教材,找到答案。
學生回答: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緣紐帶同政治關系結合起來的一種制度。實行宗法制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利、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二)內容
1.嫡長子繼承制
教師利用課件展示《紅樓夢》中冷子興對賈府情況的介紹:

并提出問題:從上述材料中,大家是否可以找出我國早期政治制度的影子?要求學生以歷史學習小組為單位,對該問題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教師適時的進行引導。
學生通過對教材內容學習和討論,明確宗法制度的內容一:
(1)榮公死后,長子賈代善襲官,賈代善去世后,長子賈赦襲官說明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嫡長子繼承制。
(2)官職父死子襲說明貴族的世卿世祿。
2.大、小宗之間的關系
教師講述87版《紅樓夢》拍攝時有關“榮寧街”改名的故事:在當年拍攝時有場元妃省親的戲,當時劇組將地點寫為“榮寧街”,專家立刻指出這是錯誤的說法。
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使用“榮寧街”這個名字是錯誤的?要求學生閱讀教材關于大小宗相互關系內容的介紹并進行討論。
經過學生思考討論從而得出,應為“寧榮街”,因為寧是大宗,賈家的宗祠和牌位都在寧府。
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指出,《紅樓夢》所反映的這種宗族關系正是周朝宗法制的延續。并出示宗法制樹狀結構圖幫助學生理解,大宗與小宗的關系是相對的;大宗與小宗之間在親緣上是兄弟關系,在政治上是君臣關系。

(三)宗法制的影響
教師提出思考問題:宗法制的影響有哪些?要求學生討論,提示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學生通過討論,分享看法,之后教師總結:宗法制度通過血緣的親疏,確立起一整套土地、財產和政治地位的分配與繼承制度,保障各級貴族能夠享受“世卿世祿”的特權;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把“國”和“家”密切地結合在一起;但是,宗法血緣關系不能從根本上保證中央與地方的隸屬關系,血緣關系經幾代后就會逐漸疏遠,封國的實力一旦強大起來,中央的控制效果必然減弱。
教師借用“楚王問鼎”的故事強化對宗法制消極影響的認識。
環節三:小結作業
1.小結: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度,曾經在鞏固國家政權方面發揮過積極作用,但作為早期政治制度,其本身的弊端最終導致其必將要被一種新的制度所取代,這種新的制度是什么?又是怎樣確立的?下節課我們來解決這個問題。
2.作業:“父母在不遠游”這一觀念曾對中國傳統家庭生活產生過重要影響。在現代社會中,你如何看待這一觀念的?
【板書設計】略
【答辯題目解析】
1.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是什么?
【參考答案】
(1)分封,就是封邦建國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區分封諸侯,讓他們建立諸侯國,鎮守疆土,保衛王室。諸侯對周王承擔納貢和朝聘的義務,并隨周王參與出征、祭祀、吊喪慶賀等事項。周王是全國最高統治者,是諸侯們的共同主子,自稱為上天之子,故又稱天子。諸侯是周王的臣屬,必須服從于周王的命令。
特點是層層分封,帶有宗族統治的色彩。
(2)宗法制由原始社會的父系家長制直接演變而來,它的核心內容是嫡長子繼承制。即嫡長子繼承父親的宗主地位,庶子進行分封。嫡長子與分封下去的眾子有雙重關系,在親緣上是兄弟關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關系。
特點是依據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分配政治權力和規定等級秩序。
2.備課活動應該包括哪些環節?
【參考答案】
備課是教師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備課能夠最大限度的幫助教師實現授課環節更具計劃性和針對性。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我認為備課工作應該包括三個環節:
第一步:備教材。熟悉教材、鉆研教材是提高課堂質量、達到教學效果的前提。教師必須做到對教材和教學內容的熟稔,對教學目標的明確,只有充分理解了自己的教學任務后,才會有明確的導向性,才能確保做好教學工作。
第二步:備教法。教法是進行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在此環節中,教師應首先考慮知識點的難易程度,針對難易程度來決定教法,對于簡單的知識點,可以給予簡單引導,或者讓學生自行消化:遇到有難度的內容,教師應找準關鍵問題、進行點撥,幫助學生進行思路分析,進而掌握知識。
第三步:備學生。備學生是課堂教學中進行“個性化”教學的核心。由于學生的學習基礎、性格氣質各不相同,接受能力也參差不齊,這就需要教師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入手,在備課時設身處地考慮全體學生,根據教材內容的難易程度合理劃分教學對象,以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只有做好這三個方面,才能建立良好的教學關系,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